探索实践
  •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08-12 16:26:13


 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于2012年取得国土资源部第六批次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2017年通过国土资源部综合验收,正式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命名。地质公园面积110平方公里,由白山湖园区、北岗园区组成,是以玄武岩地貌、火山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辅以峰丛、石壁等形态各异的地表岩溶景观及高山湖泊水体景观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拥有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29处,地方级地质遗迹21处。其中,北岗火山群含数百个火山锥,其熔岩台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千米,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熔岩台地;30千米长的榆树峡玄武岩大峡谷是特殊的地质奇观,峡谷两岸巨厚层玄武岩,暴露各种构造形迹,特别是柱状节理强烈发育,长江三峡、大渡河大峡谷、太行山峡谷群等玄武岩峡谷规模小于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玄武岩峡谷;白山湖玄武岩石墙为熔岩台地顶部的一层柱状玄武岩,厚达10m,延伸数千米,级数可达五级之多,同类长墙形态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柱在国内比较少见。

一、履职尽责,全面加强地质公园能力建设

  科学编制地质公园旅游规划。在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区三城”、“二五十百千工程”引领下,我局立足保护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普知识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开展旅游活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宗旨,依托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地域文化等核心资源禀赋,坚持全域旅游、深度体验、公园乡村协同发展新理念,委托首建品印规划设计院编制《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区域旅游总体规划》、《抽水乡碱厂村村镇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开展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方法和途径,做强做大地质公园观光旅游、做优做特周边乡镇旅游综合服务,创建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谋求与长白山景区优势互补、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思路。为促进地质公园旅游功能建设与游客旅游需求相匹配,乡镇服务功能建设与园区旅游服务需求相匹配,设施项目与旅游品质相匹配,地学知识和旅游体验相融合,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交融,打造极具魅力的生态旅游空间体系提供科学支撑。目前,规划设计单位已向我局提交《规划》中期成果,现阶段我局正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保护地重叠清理工作结束后正式提交成果。

认真谋划地质公园污水处理建设项目。计划在抽水乡碱厂村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400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未来地质公园观光旅游、周边乡镇综合服务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成功将该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项目库,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96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区域1:1000地形图测绘、土地现状调查,委托东北市政勘察设计院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力争年内完成项目前期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成功申报省自然资源厅地质遗迹保护项目4项,累计争取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工程专项资金831万元。完成了《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与周边地质旅游资源协同发展研究》、《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信息化(数字化地质公园)研究》、《国家地质公园丛书-吉林抚松分册》等一批软课题研究。

运用三维动画作为表现方式,拍摄完成时长13分钟的《沧海桑田话抚松—抚松地质变迁》科普宣传片,再现47亿年中抚松地质变迁、地质公园自然景观、抚松生态人文等场景,将大自然创造抚松山河,滋养万物生灵,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娓娓道来。

正在组织实施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地质公园管护站、45客座地质科研科考巡护船,重要地质遗迹视频监控、语音播报、环境气象等信息采集系统,组建地质公园地质数据库等一批地质遗迹保护设施。

地质公园园区说明标识牌、地质遗迹点说明标识牌、旅游温馨提示牌、园区旅游指引牌、公路交通指引牌等地质公园标识指引系统以及地质公园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小程序、公园数字导服等数字地质公园(一期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设计制作过程中。

稳步推进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财政债券资金2800万元,稳步开展地质博物馆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办公区域、建筑外立面改造装饰工程,博物馆内部展陈装饰设计。依托吉林大学地质专家团队,采用抚松县域野外采集、博物馆馆际交流、市场购买等方式,收集太古代以来地质全系地质岩石、动植物化石标本,收集标本总数达到707件,其中拥有恐龙蛋化石、陨石等珍惜标本8件,有效丰富了地质博物馆馆藏。

努力提升地质公园地学水平。立足地质公园管理局地学专业人员缺失、地学专业知识贫乏,无法正常开展地域地学科研科普,不能有效发挥工作职能的现实状况,我局积极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沟通协调,达成多项地质科研科普同盟,并分别签订了《地学研究、科普战略合作协议书》。有效的开展了地质资源普查、地质遗迹点成因等专项地学科研活动,取得详实准确的科研成果,收到良好收益,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保障。

认真谋划地质公园旅游项目。抚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经营尚处于原始状态,现有的旅游产品为低端的游湖观光,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借助保护地重叠清理东风,面对蓬勃发展的长白山大旅游圈网,谋划全时空、多维度,地域性强、拉动性高、吸睛独特的旅游产品势在必行。经多次实地踏查和专家论证,我局谋划了特色观光栈道、夜游灯光秀、地质特色小镇等一批极具拉动性、引爆性,市场竞争力强、经营收益性佳、投资回报率高的旅游项目。小范围开展项目招商推介,取得较好收益。其中夜游灯光秀项目已与意向投资商开展实质性商谈,共同开展项目前期谋划工作。

1、仁义湖山水夜游灯光秀项目。该项目以仁义砬子山体崖壁、广阔湖面为空间载体,利用声、光、电、水、火、影、音及多维影院技术、数字成像技术、环绕式声效等多重高科技手段,运用互动式演出体验、电影式叙事手法、梦幻光影秀、逼真特效技术等一系列手法,打造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真实环境空间。为游客全方位展示地质公园古渤海国、朝贡路、人参、木帮、闯关东、抗联、地质文化。提升文化辨识度、引爆公园旅游、提升旅游竞争力、延长旅游时间,全面激活区域夜游经济的重要旅游项目。目前,我局已完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三维测绘,完成1:1000实景模型创建,已形成初期项目文创策划。

成都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勤上光电有限公司均对该项目有投资意向,尤其是成都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投资意愿较强。由于该项目为实景山水演绎,灯光秀投影承载主体是自然山峰,存在影像投影距离、岩体表面平整度、岩体吸光成像度、湖面雾气通透度等因素制约演绎成像可行性。故该公司组织巴可、 NEC等厂家不同功率户外高清投影仪,赴项目地进行投影成像实地测试。将预先编辑的测试视频投射到峰丛石壁上,影像成像轮廓清晰、颜色艳丽,达到了预期效果,以此验证了项目是可行的。成都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继续完善该项目概念设计、投资规模预测,并表示如果在公园其他旅游设施初步完善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灯光秀灯光、影像、音效、舞美及软件部分投资,具备签订项目框架投资协议的基本条件。

2、仁义峰丛特色旅游观光步游栈道项目。地质公园白山湖园区仁义湖旅游区段湖泊、森林、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高度组合,尤其是仁义砬子,可与漓江山水相媲美,素有北方“桂林山水”之美称。该项目是沿仁义砬子峰顶,修建6公里以木质栈道、拉索吊桥、悬臂栈道、凌空玻璃栈道等多种形式组合的步游栈道,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该项目无论是栈道形式、材质、体验感以及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都将刷新东北旅游栈道之最。目前,我局已经完成该区域的1:1000地形图测绘、步游栈道线性纵段设计、步游线路清林等工作,委托吉林大学陈建平团队,开展步游栈道地质环境踏查、安全性评估,近期将提供相应成果。

3、仁义湖特色地质小镇项目。该项目选址位于抽水乡碱场村,是未来地质公园范围调整后,抚松区域内唯一个紧邻地质公园的村,也是完善地质公园旅游综合接待最为理想的一个村落,该村有碱厂、西坎、前甸子三个自然村屯。充分利用符合国土利用规划、农业产业政策的集体建设用地、一般农田,合理规划村民生产生活、游客乡村体验、地质公园旅游服务活动空间,突出“公园服务+地质研学+农事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特色,提炼概括地质符号,统领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协同发展。完善乡镇村屯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抚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促进地质公园旅游、乡村田园服务,实现地学知识科普、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综合服务的高度融合,全力打造极具特色的地质小镇。目前,我局已委托首建品印规划设计院编制碱厂村村镇规划,近期将提交规划成果。吉林金海集团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有项目投资意愿。

 4、白山湖湖面旅游项目。白山湖广阔清澈的湖面,秀美壮丽的山峦,是极佳的山水自然景观组合,是长白山大旅游圈网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立足于全时段“四季”旅游,无论是开展水上旅游项目,还是谋划冰上旅游项目,极具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在国家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框架下,长白山区域滑雪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而冰上经济发展迟缓,主要原因是缺少“冰”旅游资源。白山湖优质的“冰”旅游资源,为发展长白山冰上旅游经济开拓广阔空间。现阶段,已谋划了以精品船宿、豪华游艇为载体的休闲湖泊度假产品;以中小型观光客船为载体的短距离游湖观光旅游产品;以摩托艇、皮划艇为载体的亲水运动旅游产品;以多功能型船舶为载体的长距离地质研学旅游产品等水上旅游招商项目。未来一个阶段,我局将围绕水上、冰上旅游项目开展精深包装谋划。尤其是与区域文化相融合的旅游项目、产业业态,如依托白山湖广阔的松花江水域,归纳、整理、恢复、延展以松花江“放木排”为代表的长白山木帮文化旅游项目,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地质公园园区主题节庆旅游品牌,促进节庆旅游经济发展。

 二、创新实践,促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与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保护地完全重叠。其中,地质公园与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地面积重叠84.1平方公里,具体集中在白山湖园区。地质公园与三湖省级保护区保护地面积重叠25.9平方公里。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在现有条件下,将无法开展科研、科普、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经营活动。

2019年,省林草局全面启动松花江三湖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明确“不再保留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名称和机构”,将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与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的84.1平方公里划归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综合考虑区域林木权属集体所有且经营权均已流转个人、耕地面积庞大且区位连片、村屯分布密集且人口众多等自然条件因素,以及抚松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需求,省林草局决定将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与松花江三湖省级保护区重叠的25.9平方公里退出松花江三湖省级保护区,由抚松县政府按非自然保护地管理。

此次退出自然保护地管理的25.9平方公里区域大部分在白山湖园区,拥有原抚松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旅游资源,其中,仁义峰丛是典型的北方地表溶岩地貌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地学科研科普价值和旅游审美价值,素有“北方桂林”之美誉。区域内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度高、旅游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大、旅游运营基础条件好,是我县开展区域性生态文化旅游绝佳空间,具备打造全要素、多元化、区域性生态文明示范旅游区的基础条件。这部分区域面积的退出,实际上为我县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局提出了以此区域为中心,将白山湖水域内优质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设立“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思路,建议借此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格局,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全面开创抚松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展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

  1、符合规划要求

《抚松新城总体规划》将白山湖区域定位为滨江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是县域旅游功能布局“一核、一环、两带、四极、八区的“八区之一,重点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水上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打造松花江沿江风情旅游休闲观光带。《抚松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白山湖区域视为县域旅游“三大增长级”之一,明确“一带、两轴、两片、七区”的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滨水旅游观光带,水、路交通游览轴,水上观光娱乐区和渤海国文化及墓葬遗址等七个旅游功能区。因此,发展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符合《抚松新城总体规划》、《抚松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环境优美。不仅拥有奇峰秀丽的仁义峰丛山地旅游资源、峡谷台地湖泊旅游资源、寒江雾凇雪域冰河旅游资源、渔樵耕读乡村田园等旅游资源,还有地域符号鲜明的唐渤海国、东北抗联、松花江木排等人文旅游资源,渤海国文物保护单位10处、抗联战斗遗址3处,消失久远的古渤海国朝贡路穿区而过。远古和现代时空文化在这碰撞、交融、积淀,凝聚底蕴丰厚的地域原生态文化,形成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有利于打造区域性的旅游线路和目的地集群。

3、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抚长、鹤大高速公路花园出入口距规划景区水域不足1000米,不仅有效打通景区与长春、沈阳等周边大型城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将区域旅游完全融入东北高速公路网络,还有效创建区域旅游与长白山景区、松江河火车站(高铁站)、长白山旅游机场、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鲁能胜地等长白山区域重要旅游景区点、交通节点的旅游通行快速通道,为未来景区参与长白山旅游圈网旅游分工协作、融入长白山1小时旅游经济圈创造可能。沈白高铁项目、长白山旅游机场改扩建项目的持续推进,将创建景区与域外大城市群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络,旅游通达性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4、地质公园前期建设成果奠定发展基础

抚松地质公园管理局多年来的专项规划、课题研究、科研科普等地质工作实践,积淀了较浓厚的区域地质文化,为未来景区开展地质主题旅游奠定坚实文化基础;管护站(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数字导服系统及公园网站、公众号等项目建设,有效填补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使景区具备开展初级旅游基础条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为今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环境影响准入条件;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营回报率高、旅游形象提升类旅游项目谋划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白山湖山水印象灯光秀项目,拟开展夜游白山湖、实景山水文化灯光演艺秀,已完成项目概念设计,确定意向投资商及投资方案,高清投影山体成像实地测试效果极佳;仁义峰丛旅游观光步游栈道项目,拟在仁义峰丛修建木栈道、玻璃栈道、观景平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已完成项目区1:500地形图测绘和峰丛三维数字模型建造,主要旅游设施选址选线及清林,项目建设地质环境初级勘察评价,确定了项目施工建设可行性。目前,项目谋划工作仍积极推进,伴随项目选址退出保护地体系,项目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综上所述,地质公园现阶段建设成果,事实上极大缩短了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周期和收益回收期,对发展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立抚松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市委“一谷一城”发展战略、县委“一区三城”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二五十百千”工程,坚持特色资源产业化和打造全域旅游“双轮驱动”,建议县委县政府依托白山湖区域优势旅游资源,借助松花江三湖区域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利契机,组建“白山湖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简称:白山湖景区)”。以地质公园退出保护地体系25.9平方公里区域为基础,沿白山湖、头道松花江中心轴线向抚松区域拓展3-10公里。白山湖景区北、南、东边界为白山湖及头道松花江中心线,即抚松县与靖宇县行政区划界线;北端边界为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处;东端边界为抚松镇抚生村处。景区范围涉及抚松镇、抽水乡2个乡镇,抚生村、新安村、碱厂村(碱场屯、西坎屯、前甸子屯)、芝阳村4个村屯,涵盖了白山湖、头道松花江部分水域河段,拥有仁义峰丛、军马湾等景观景点(地质遗迹),古渤海国丰州古城遗址、古渤海国朝贡路、前甸子古渤海国墓葬群等渤海国文物保护单位,芝阳、北沟等抗联战斗遗址及村庄、田园等乡村旅游资源。景区划定范围约95平方公里,最终范围边线通过白山湖景区总体规划确定。